植物生長需要16種營養元素,其中碳、氫、氧可從空氣和水吸收,若土壤缺乏其餘13種元素則必須以肥料形態補充。這13種營養要素包含巨量元素及微量元素,巨量元素除了大家熟知的三要素--氮、磷、鉀之外,還包含鈣、鎂、硫,微量元素則有: 鐵、銅、錳、鋅、硼、鉬、氯。
就像人體需要微量營養素,植物也需要微量元素。由於植物所需微量元素的量較少,其重要性經常被忽略,植物缺乏微量元素會影響植物正常之生長與發育。
我們可以從植物葉子生長情況觀察是否有微量元素不足的症狀發生:
- 缺鐵: 葉片發黃或白,葉脈仍為綠色
- 缺銅: 葉片變形和變薄,葉脈間呈淡粉色,最終枯萎脫落
- 缺錳: 葉片褪色或變黃,出現黑斑,葉脈呈深綠色網狀結構
- 缺鋅: 葉片變黃或白和漸窄短,葉脈呈深綠色,葉片邊緣有黑斑
- 缺硼: 葉芽斷落變色、新生葉變形葉片,邊緣出現燒焦的斑點
- 缺鉬: 葉片呈淡綠、檸檬黃色,出現深色斑點,葉片背面有黏性分泌物
- 缺氯: 葉片失綠、凋萎
農民普遍偏重氮磷鉀肥的施用,而低估微量元素的重要性,微量元素其實是讓農作物高產的祕訣。了解施用的時機和缺乏各種微量元素時的症狀,能讓作物更健康,收成也更好。
發生微量元素不足的症狀時,可藉由葉面施肥使營養元素透過葉片氣孔直接被作物吸收,提高養分利用效率,快速改善植物發育不良的狀況。
建議在作物不同的生長時期藉由葉面施肥補充所需的營養及微量元素,可以讓作物健康的生長,提升產量跟品質。 |